晚年与去世
玛蒂尔达在晚年时进行着加强波里罗内修道院的计划。贡扎加教堂(Church of Gonzaga)中“恶劣的,纵欲的牧师”(malos sacerdotes fornicarios et adulteros)在1101年被驱逐,这座教堂被交给波里罗内修道院的僧侣们。贡加扎教堂的僧侣们被指责违反了禁欲的规定,这是那时教会改革最反对的一项罪行。同年,玛蒂尔达将在曼托瓦建立的一所救济院送给了波里罗内修道院,她将这所救济院从曼托瓦的圣安德里亚修道院的僧侣手中收了回来,因为他们被指控犯有西蒙尼(simony)行为(买卖神职)。在玛蒂尔达一生最后的五年中,波里罗内修道院总共获得了十二次捐赠。玛蒂尔达将自己在维罗拉(Villola)(此地在曼托瓦东南十六千米处)与圣本尼迪克岛(Insula Sancti Benedicti)(波河上的一座岛屿,如今在圣贝内代托波(San Benedetto Po)附近的波河南岸)中存放的财产都转移到了波里罗内修道院中。波里罗内修道院因此成了卡诺萨家族的官方修道院,玛蒂尔达也将此地作为自己的安葬之所。波里罗内修道院的僧侣们用玛蒂尔达大量的捐赠重修了修道院与主教堂。玛蒂尔达不仅想通过捐赠,还想通过记载来留存住自己的事迹。波里罗内修道院有一份非常珍贵的福音书(Gospel)手抄本。这本书现在存放在纽约,有着个人事迹的记录,列出了波里罗内修道院所有的捐赠者与赞助人。这份文件也记录了玛蒂尔达的事迹。福音书手抄本是玛蒂尔达委托制作的,但不清楚这手抄本是起源于波里罗内修道院还是玛蒂尔达送给修道院的。这是北意大利地区的克吕尼式修道院(Cluniac monastery)中留存的唯一一份大纪念册。保罗.戈里内利认为,因为玛蒂尔达的偏爱,波里罗内修道院成为了教会改革力量的中心之一。
从1109年开始,神罗皇帝亨利五世就开始与玛蒂尔达进行外交沟通。亨利五世强调了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 并表示他们应该加强沟通。亨利五世于1111年加冕为神罗皇帝时,关于叙任权的斗争再次爆发了。亨利五世在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中抓住了教宗帕斯卡二世(Pope Paschal II)与一些红衣主教,逼迫他们为自己进行加冕。当玛蒂尔达得知此事时,她请求亨利五世释放两位与自己比较亲近的红衣主教,帕尔马的伯纳德与雷焦的邦西尼奥尔。亨利五世同意了她的请求,将他们释放了,但玛蒂尔达没有再尝试要求释放教宗与其他红衣主教。在从罗马返回的路上,亨利五世于1111年5月6日至11日拜访了玛蒂尔达的比亚奈罗城堡(Castle of Bianello)(在今雷焦艾米利亚省的夸特罗卡斯泰拉(Quattro Castella))。在此玛蒂尔达解决了先前皇室对她施加的禁令。玛蒂尔达的传记作者多尼佐证实,亨利五世承认玛蒂尔达为利古里亚(Liguria)的统治者并为她加冕为帝国代理人(Imperial Vicar)与意大利副女王(Vice-Queen of Italy)。在这次会面中他们还达成了一项不能作废的协议(firmum foedus),这个协议只被多尼佐提及并且细节不详。德国历史学家如威廉.冯.吉泽布雷希特(Wilhelm von Giesebrecht)认为这项协议一定是有关继承问题的,但意大利历史学家如路易吉.西米奥尼(Luigi Simeoni)和维尔纳.高斯则对此表示怀疑。而埃尔克.高斯则猜测这是一项双方都获利的协议:已经暮年的玛蒂尔达将放弃对教宗帕斯卡二世的继续支持,以便与皇帝达成和解。保罗.戈里内利认为玛蒂尔达承认亨利五世为自己的继承人,皇室对玛蒂尔达的禁令随即取消,她恢复了卡诺萨家族除了托斯卡纳地区外在北意大利拥有的地产。多尼佐以玛蒂尔达加冕为意大利副女王来修饰了这件事情。一些学者将玛蒂尔达与亨利五世的协议视作她放弃了对格里高利改革的支持,但恩里科.斯帕盖西(Enrico Spagnesi)认为玛蒂尔达没有放弃支持推行教会改革的教廷的念头。
(资料图片)
在与亨利五世会面后不久,玛蒂尔达退休到塞基亚河畔普里尼亚诺(Prignano sulla Secchia)附近的蒙特巴兰佐内(Montebaranzone)。1114年夏天,曼托瓦城内出现了玛蒂尔达已经去世的传闻,这使得市民十分高兴。曼托瓦人要求自治,并且想要进入玛蒂尔达的里瓦尔塔城堡(Rivalta Castle),这座城堡在曼托瓦以西五公里处。当市民们得知玛蒂尔达还活着时,他们烧毁了城堡。里瓦尔塔城堡被他们视为玛蒂尔达可恶统治的象征。多尼佐则用这件事来表现玛蒂尔达去世的谣言可能导致的混乱场面。玛蒂尔达向这些市民保证他们的安全与和平后,才得以重新控制曼托瓦。1115年4月,年迈的玛蒂尔达授予了曼托瓦的圣米歇尔教堂(Church of San Michele)权力以及在帕森戈(Pacengo)的收入。这表明玛蒂尔达想要赢得曼托瓦宗教机构的支持。
玛蒂尔达经常前往邦代诺迪隆科雷(Bondeno di Roncore)(现今的邦达纳佐Bondanazzo),这个市镇在雷焦艾米利亚省的雷焦洛(Reggiolo)附近,就在波河河谷的中间。玛蒂尔达在这里有一座小城堡,她经常在1106年至1115年来到这里。待在这座城堡时,玛蒂尔达得了重病,她已经时日不多了,没有办法再进行自己的旅行巡视。根据维托.富马加利(Vito Fumagalli)的观点,玛蒂尔达最后待在波里罗内地区不仅是因为她在这里生病了,还因为卡诺萨家族的权力从十二世纪初被驱除出了她原先的统治地区。雷焦主教,也是红衣主教邦西尼奥尔在病床前陪着玛蒂尔达度过了最后一刻并为她举行了圣礼。1115年7月24日的晚上,69岁的玛蒂尔达因心脏骤停而去世。在玛蒂尔达去世后,神罗皇帝亨利五世于1106年成功获得了玛蒂尔达的领地(Terre Matildiche),而教廷没有做出明显的反抗。那些曾经支持玛蒂尔达的贵族们也毫无反抗地接受了亨利五世的统治,强大的贵族如阿尔杜英.德.帕卢德(Arduin de Palude),比彼亚内罗的萨索(Sasso of Bibianello),萨比奥内塔伯爵阿尔伯特(Count Albert of Sabbioneta),梅莱尼亚诺的阿里亚尔德(Ariald of Melegnano),贡扎加的欧皮佐(Opizo of Gonzaga),还有许多其他贵族都来向亨利五世表示效忠。
玛蒂尔达最初安葬在波里罗内的圣本尼迪托修道院(Abbey of San Benedetto in Polirone)(在今城镇圣贝内代托波)。1633年,在教宗乌尔班八世(Pope Urban VIII)的要求下,玛蒂尔达的遗体被转移到罗马并安葬在圣天使堡。最终在1645年玛蒂尔达的遗体被安葬在梵蒂冈(Vatican)的圣彼得大教堂中。玛蒂尔达是六名安葬在圣彼得大教堂中的女性之一,其余五位是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Queen Christina of Sweden),英格兰王后玛利亚.克莱门蒂娜.索别斯卡(Maria Clementina Sobieska)(英格兰国王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尔特(James Francis Edward Stuart)的妻子),圣佩特罗尼拉(St. Petronilla),塞浦路斯女王夏洛特(Queen Charlotte of Cyprus),以及阿格尼西娜.科隆纳.卡埃塔尼(Agnesina Colonna Caetani)。玛蒂尔达的纪念石墓由教宗乌尔班八世下令建造,吉安洛伦佐.伯尼尼(Gianlorenzo Bernini)进行设计,雕刻家安德里亚.博尔吉(Andrea Bolgi)进行雕刻。这座雕像被安放在玛蒂尔达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墓旁,通常被称作“意大利的荣耀与光辉”(the Honor and Glory of Italy)。
后续
中世纪盛期与晚期
1111年至1115年间多尼佐用六步格(hexameters)拉丁文写出了《卡诺萨的统治者》(De principibus Canusinis),讲述了卡诺萨家族,尤其是玛蒂尔达的故事。在塞巴斯蒂安.滕纳格尔(Sebastian Tengnagel)的第一版后,这部作品就被更名为《玛蒂尔达传》(Vita Mathildis),这是记载玛蒂尔达生平的重要史料。《玛蒂尔达传》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记载卡诺萨家族的早期成员,第二部分则专门记载玛蒂尔达。多尼佐是圣阿波罗尼奥修道院(monastery of Sant'Apollonio)的僧侣,他想通过《玛蒂尔达传》让玛蒂尔达的事迹永存。多尼佐的这部作品很有可能与玛蒂尔达的生平是一致的,这部作品配有彩图,最细节的事情都被记载了下来。在这部作品完成前不久玛蒂尔达就去世了。这部作品描述卡诺萨家族的文本与图片都是为了赞美玛蒂尔达,这是为了家族的公众形象以及永久留存住玛蒂尔达的事迹。多尼佐着重描写了对玛蒂尔达有利的事件,而不利的事件则被跳过了。《玛蒂尔达传》开启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根据早期归尔甫派(教皇派)的传统,这本书描述了一个中世纪家族的历史。家族和受玛蒂尔达与归尔甫派赞助的改革派修道院尝试整理有关自己族群的记忆,并在对过去的记忆中“表达现在的想法与目标”。欧金尼奥.里韦尔西(Eugenio Riversi)认为,对家族的回忆特别是对逝者纪念日的纪念是多尼佐作品的特色之一。
苏特里的博尼佐为玛蒂尔达献上了《友见之书》(Liber ad amicum)。在这部作品中博尼佐将对玛蒂尔达的赞美与圣经中的女性相比拟。但在1090年博尼佐遭受到了一次暗杀未遂后他的态度就改变了,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得到玛蒂尔达的充分支持。在《友见之书》中博尼佐采取女性统治是有害的这个观点:比如他提到了埃及艳后克利欧佩特拉(Cleopatra)与墨洛维王朝(Merovingian)的弗雷德贡德(Fredegund)王后。卢卡的兰格里乌斯(Rangerius of Lucca)也在玛蒂尔达于1111年和亨利五世和解后疏远了她。出于痛苦,他没有将他的《指环与权杖之书》(Liber de anulo et baculo)献给玛蒂尔达,而是献给了加埃塔的约翰(John of Gaeta),后来的教宗杰拉西二世(Pope Gelasius II)。
对于玛蒂尔达的严厉批判都是与叙任权斗争和特殊事件有关系的。《亨利四世皇帝传》(Vita Heinrici IV. imperatoris)职责玛蒂尔达煽动亨利四世的儿子康拉德反对父亲。十一世纪的米兰编年史作家小兰杜尔弗斯(Landulfus Senior)发起了关于玛蒂尔达的论战:他指控玛蒂尔达谋杀了她的第一任丈夫驼背戈弗雷四世。玛蒂尔达还被指控煽动教宗额我略七世绝罚皇帝亨利四世。兰杜尔弗斯的论战是为了在米兰大主教教座事务中反对玛蒂尔达的巴塔里亚运动(Pataria)成员。
玛蒂尔达的墓在十二世纪中叶前被改成了陵墓。保罗.戈里内利认为这座陵墓的设计是对玛蒂尔达传说化的开始。十二世纪时出现了两种相反的现象:玛蒂尔达个人开始变得神秘化,而对卡诺萨家族的事迹的记载却开始减少。十三世纪时,玛蒂尔达对于谋杀第一任丈夫驼背戈弗雷四世的负罪感成为了一个受欢迎的话题。《哈尔伯施塔特主教记事》(Gesta episcoporum Halberstadensium)采纳了这种说法:玛蒂尔达在参与了对她丈夫的谋杀后对教宗额我略七世进行忏悔,教宗额我略七世赦免了她的罪行。为了感谢教宗的宽大,玛蒂尔达将她的地产捐赠给了圣座。十四世纪时关于玛蒂尔达的历史事迹变得非常模糊。人们只知道她是女藩侯,被赞誉品德高尚,对教堂与救济院进行了捐赠以及将自己的地产遗赠给了教廷。玛蒂尔达在亨利四世与额我略七世的冲突中的事迹却被遗忘了。由于玛蒂尔达与圭迪家族有过交集,她在佛罗伦萨的编年史中被少量提及过,而圭迪家族是佛罗伦萨的死敌。在乔瓦尼.维拉尼(Giovanni Villani)于1306年所写的《新编年史》(Nuova Cronica)中,玛蒂尔达是一位正派虔诚的人。乔瓦尼将玛蒂尔达记载成了东罗马帝国公主与意大利骑士秘密婚恋所生下的孩子。乔瓦尼也没让玛蒂尔达与韦尔夫二世结婚,而是让玛蒂尔达决定保持自己的贞洁并虔诚地度过一生。
Copyright 2015-2022 大西洋晨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2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