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都出现了巨大的波动。
(资料图)
即便如此,在如此跌宕起伏的市场环境下,静瑞资本在2022年获得超沪深300百分之三十多的超额收益,并且最大回撤不到市场的三分之一。
而这一切还是在一直满仓的状态下进行的。
最近听了一场静瑞资本的2023年投资策略会,创始人余小波针对2022年获得超额收益进行了一轮详细剖析,并且对2023年进行了展望。
在众多投资管理人中,余小波是一位极具个人特色的基金经理。
他致力于投资一些能够真正赚到真金白银的企业,对于景气性行业从不“感冒”,不关心风口、不关心情绪。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不炒股”,更多把自己想象成做实体的企业,能不能把生意做好,生意在极端环境下是否具备反脆弱性等等。
余小波分析超额收益来源,主要是在2022年做了一些正确的事。
第一,在新旧能源的选择上,选择持有传统能源,成功抵抗了通胀带来的影响。
第二,持有一些不受疫情影响的像电信运营商这类资产。
第三, 在中概股退市后,市场最恐慌的时候,加仓了互联网公司。
第四,在地产危机时,加仓持有一些地产龙头企业。
展望2023年,余小波表示仍旧看好三大矛盾带来的机会,包括能源矛盾、地产矛盾、产业矛盾带来的一些投资机会。
10月份我们曾对余小波进行过一次深入访谈 《对港股非常积极!静瑞资本余小波:低价是最大利好,从市场矛盾中搭建“反脆弱”组合》 ,详细地介绍了这部分内容。
谈及2023年或将面临的风险时,余小波表示可以感知到的风险不可怕,往往一些没有预兆的黑天鹅才是最可怕的风险。
对于市场的投资态度,余小波表示无论是乐观还是悲观,都不能影响到客观的投资结果,股价的短期波动有太多随机性,不要拿宏观的事件自我解释、自我安慰。
我们整理了其部分精彩内容,分享给大家。
超额收益的来源:2022年做了一些正确的事
回顾20 22年 , 我们做了什么事情?
我们在2021年对能源危机进行了预判,没有选择市场上大部分比较喜欢的新能源行业。
我们持有了许多 以 石油为代表的传统能源公司 , 这些公司帮助我们抵抗了石油危机,抵抗了通胀的影响 。
在 20 21年年底 和20 22年初 ,我们 就持有了 像 电信运营商 这样的生意 , 我们并不知道2022年疫情的影响那么大。
疫情影响导致许多生意不能做,现金流都出现了问题,但电信运营商的现金流是不受影响的。
在市场最恐慌的时候,我们还增加了 一些互联网公司 , 中概股退市危机之后,互联网公司平均跌幅跟最高点相比跌去百分之八九十的时候,我们开始买入了互联网公司。
我们用互联网公司替代了消费股的仓位,而且全年港股的仓位一直是高于A股。
去年10月份外资大量抛售的时候,我们非常明确的告诉投资者,现在应该很积极的加仓,而不是离场。
那个时候并不是因为我们能对宏观有预判,而是我们发现在那个时间点, 整个市场的风险收益处在极度不对称的状态,意味着可以用很小的代价获得较高的风险补偿。
当然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比如我们持有一些消费股,包括一些制造业的公司 。
实际上那些公司本身都很优秀,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经济下行的幅度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所以在过去一年当中也受到了一些压制影响。
但是对于一个资产价格来说,它的价格反映了未来长期的全生命周期的现金流折现。
假设公司一年都没有生意的话,对于股票价格来讲,它未来10年甚至20年折现回来,把这一年扣掉的话,它的影响实际上依然很小,可能就几个点而已。
但是资本市场在这种时候通常会过度反应,当然这种反应也给了我们后续去买入优质资产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未知的风险才是最可怕的
接下来讲一讲大家最关心的问题——风险。
大家可能觉得2022年各方面都太惨了,所以2023年是不是会好很多,比如中国经济要复苏等等。
疫情也已经放开了,很多人都问我们与之相关的问题。
坦率说,我们没有这种能力。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在不懂的事情上下注。
我们列出来一些风险,供大家参考。
就像在2021年年底,我们不可能预测到2022年发生的黑天鹅事件一样,我们也不知道2023年会发生多少黑天鹅事件,但是有一些已经显露出来的。
欧美 在 加息之后,经济可能 处 在衰退 阶段。 过去几年他们累积了非常高的债务,政府印了很多钱,利率从一个很低的位置,在一年中涨了接近5%。
实际上他们的政府需要还很多利息,如果还不了,最后可能会引发全球金融动荡。就像2011年发生过的欧债危机,欧洲一些国家没有债务的能力。
如果继续加息下去,很有可能出现主权违约,甚至国家债务违约情况也有可能。
日本也是类似的情况,一直没有加息,利率一直维持在接近零,然后从全球很多投资者那里借日元,然后再去做投资。
但是在刚刚过去的几天里,日本突然宣布把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至0.5%左右。
可是美国已经5%了,如果日本宽松货币政策转向,全球的流动性可能会进一步收紧,也有可能会引发资产价格重估。
通胀比较顽固, 现在所有政策并没有解决供给端的问题,一旦供给进一步紧张,通胀可能会再度起来。
疫情的风险,大家可能要适应一下,也许没有那么快完全过去。
中国经济重启 的难度 , 很多新闻说要刺激消费,但是刺激消费的钱从哪里来?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像西方国家一样直接发钱给大家的举动。
在过去一年当中,老百姓的资产负债表已经受损了,如果只是出刺激消费的政策,最终产生的效果怎么样?很难说。
最后 我想说,没感知到的 黑天鹅才是最 可怕的。
比如2022年10月份,外资在抛售港股的过程中,其实跟中国没有任何关系,原因是英国养老金在一个星期内差点破产。
当时英国新任政府推出激进的减税措施引发国债市场的巨大反应,导致养老金需要抛售资产补足保证金头寸。而且是个恶性循环,如果央行不出手,整个英国养老金就破产了。
像这种事情,没有人能预测到,但当它发生之后,对市场的冲击却很大。
对中国资产非常积极的原因在于目前价格很低
我们对于中国资产是非常积极的 ,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价格很低。
我们一直讲 投资不只看收益,还要看风险补偿 。 所有高收益都是因为承担了高风险,并不是风险高就要离开,而是有没有机会在一段时间内,在价格很低的时候承担高风险。
这样即便发生了风险,由于付出的价格很低,跌的时候也比较少,一旦投对了,涨的时候就会涨得非常多。
这就是我们说的 风险收益不对称,也是我们在满仓的情况下,可以大幅跑赢市场的一个原因 。
中国整个资本市场的估值都很低,港股指数的PB在0.55倍左右,相当于整个生意的净资产打半折送给你。
如果把中国资产想象成一个指数或一个公司,中国的公司的净资产回报在10%左右。
对比其他国家,比如美国的标普500,你会发现美国公司比中国公司更赚钱,净资产回报率接近20%,接近中国的两倍。
很好理解,标普500里面都是美国的企业巨头,这些企业巨头都在全球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垄断,他们的资本回报率非常高。
但问题是美国的股市比较贵,PB接近4倍左右,而中国只有1倍,甚至不到1倍。
所以这个时候,如果用 ROE除以PB,相当于把它全部还原成一倍净资产,也就是今天重新给你这么多净资产,来重建这个生意,扣除无风险回报,剩下来的就是风险补偿。
图表来源:2023年1月3日《静瑞资本2022年度投资备忘录》
所以现在我们之所以非常积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整体资产扣除掉无风险收益之后,给大家提供的风险补偿很高。
这意味着在目前的情况下,买权益类或者股票类资产,相当于用一个较小的代价获得了一个比较高的收益。
这时候应该积极地去投资,而不是离场。
反过来,像2015年上半年的大牛市,那个时候市场的PB快3倍了,在这种情况下,风险补偿是非常低的。
不如直接去买债券。
疫情时代衍生的投资机会
除了能源矛盾、地产矛盾、产业政策矛盾带来的机会外,还有一个大的方向,就是疫情带来的深远影响。
去年疫情影响非常大,而且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可能都会处于一个疫情时代。
因为没有办法做到群体免疫,很多人说没有关系,就像流感每年也都会有,但是流感没有出现这么严重的情况。
一个流感病毒患者,可能会传染给三五个人,而一个新冠病毒患者,可能会传染20个人。当基数非常大的时候,即便病重率和死亡率一样,总人数的影响会非常大。
所有企业家都要面临 一个 现实问题 , 劳动力成本上升 。
同时,防控成本也会上升,这些成本的上升都会推升企业成本,这些都会对未来长期通胀产生重大的影响。
除此以外,中国本身正处在一个非常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老龄化一定会催生大量的医疗需求。
从日本的数据来看,放开后不会一马平川,会出现一轮一轮的感染高潮,这会带来持续的医疗性需求。
但是 医疗 行业 的估值现在处在历史均值向下一倍标准差以下,因为过去两年医疗的集采,导致很多医疗股估值大跌。
这些行业是真的在赚钱,同时估值又很低,我们觉得应该积极关注。
医疗行业的特点比较分散,有一些企业可能会受集采影响。
第一, 我们 会 找一些不大会受集采影响的 企业 ,比 如 像血制品, 因为它本身就很稀缺,再集采就没有意义了。
第二,具 有持续研发并购能力的 企业 , 当其中一个产品集采降价时,没有关系,后面还会推出新产品。
第 三, 一些消费型的 医药企业 ,比如像中药 。
很多中药有类似保健品的作用,未来大家越来越关注健康,所以这些中药当中会有一些大家持续愿意买单的东西。
第四, 医疗服务类的 企业 ,也 属于 消费, 当然这些都要看估值。
医疗当中一些原料药,像输液等等这类东西,它有大宗商品的属性,但问题是头部的一些公司已经形成了供给端优势了,有巨大的成本优势,或者行业的企业数量已经变得非常少了。
在这种情况下,这类公司也能够持续赚钱,所以对于医疗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
应对风险最有效的方式是持有一些不受影响的资产
总结一下,宏观环境依然非常难以预期,不管是疫情通胀,还是美联储加息、地缘波动冲突等等。
坦白讲,我们没有任何能力预测它,但是我们可以应对。
比如持有一些短久期的资产, 在全球无风险利率都 在 上升 的情况下 ,利好很多低估值的短久期资产 。
短久期的意思是生意现金流非常好,估值又很低,3-5倍的市盈率,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生意赚来的现金流反馈给投资者。
典型的就是一些高股息的股票。但是如果它的生意是负增长的话,这样的高股息要非常小心。
第二 ,我们 更喜欢一些重工业重资产, 例如化工、电信等。
在疫情时代,劳动力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未来劳动力会越来越贵,这里有一些像化工这类重工业公司,在前几年已经花了大量的钱去把生产线建设好,现在再去建的话就很贵了。
因为通胀,现在所有的原材料价格都上来了,以前就已经建好了的,所以它在供给端有这个优势,可以持续产生现金流,又不依赖劳动力,这样的公司有一些估值比较便宜的资产。
第三 , 一些资源类 的企业 , 例如能源、有色金属、贵金属等行业,供给有限,同时自己以前可能已经布局了一些矿产资源。
它自己还可以有增量,即便金属或能源价格不涨,也没关系,它的现金流依然很好,如果涨就是额外的利好。
第四, 互联网和医疗 , 疫情时代,对远程互联网技术、医疗的需求将持续超预期,要找那些供给端有优势的,同时竞争对手可能不多的企业。
第五, 包括数字化和安全性升级带来的信息技术当中的 一些 软硬件相关的公司 。
前一段时间信创行业比较热,但我们想说不要去炒概念,要找赚真金白银,而且估值合适的企业。
—— / Cong Ming Tou Zi Zhe / ——
编辑:慧羊羊责编:艾暄
不确定的市场下,如何构建“反脆弱”组合?价值研习社43期,聪投邀请了静瑞资本创始人、首席投资官余小波,结合他十几年的海内外投资经验,深度交流如何在投资中做到“反脆弱”,
聪投组建了媒体转载群,如有转载需要,请添加小编微信【fanxiaocom】,入群前请【备注新媒体名和姓名】
商务合作,请联系聪明牛牛(微信congmingtzz1/手机 13262200706 )具体商议。
喜欢文章,顺手 “三连” 吧
Copyright 2015-2022 大西洋晨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2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